中文
Profile
VIEW MORE
教育背景: 1.1995/09-1999/06,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学院,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学士; 2.2002/09-2005/06,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 3.2006/09-2011/06,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 工作经历: 1.1999/07-2002/06,陕西省高管局,西渭管理处,助理工程师; 2.2005/06-2006/0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 3.2006/06-2016/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4.2013/10-2017/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后流动站,城乡规划学,博士后; 5.2015/08-2016/07,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 6.2016/07-2023/0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李聪颖
Associate Professor
Paper Publications
城市自行车骑行者疲劳感知特性
Release time:2024-08-09 Hits:
Affiliation of Author(s):
土木工程学院
Journal:
中国公路学报
Key Words:
交通工程;骑行者疲劳感知;多元线性回归;自行车;生理心理;
Abstract:
为了探究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实施了针对不同骑行环境的骑行试验。根据试验收集的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数据及骑行者生理、心理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骑行者疲劳感知模型,定量描述了骑行者疲劳感知与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以及骑行者生理、心理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模型的线性显著性、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实施新的骑行试验验证了模型对于实际骑行活动中骑行者疲劳感知的预测能力。由模型分析可知: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主要受到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等属性的影响,4种属性的建模变量对于出行者疲劳感知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91,0.353,0.253,0.265。研究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因素与疲劳感知呈正相关关系,而骑行者个体属性则与疲劳感知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骑行强度因素对于疲劳感知变化影响最大;模型预测的骑行者疲劳程度值与试验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改善现有骑行环境来降低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减小骑行者出行疲劳感知期望值,以此影响自行车出行者骑行选择行为的决策;骑行疲劳感知模型可应用于自行车交通评估与规划。
Co-author:
杨云峰,邵壮壮,黄一哲,朱彤
First Author:
licongying
Indexed by:
Journal paper
Correspondence Author:
薛嘉良
Discipline:
Engineering
Volume:
中文核心期刊:291-298,8
ISSN No.:
1001-7372
Translation or Not:
no
Date of Publication:
2018-06-15

Pre One:考虑驾驶员行为的车辆防撞系统仿真评价

Next One:基于活动分析法的城市慢行交通出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