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华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姓名:李志华
教师拼音名称:lizhihua
所在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
职务: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性别:男
联系方式:邮箱 : lizhihua@xauat.edu.cn
工作电话 : 029-82202729
学位:博士学位
职称:教授
在职信息:在职
主要任职:《工业水处理》杂志第七届编委会委员
其他任职:青岛国际水大会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毕业院校:日本九州大学
所属院系: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
学科:环境工程

移动电话:
邮箱:

饥饿期间增加曝气量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
发布时间:2024-08-09 点击次数:
所属单位: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发表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
关键字:中文关键字:密度分布;饥饿状态;饱食状态;有机负荷率;粒径分布;剪切力,英文关键字:
摘要::高有机负荷率8.0kg COD/(m3·d)条件下,通过两种不同的曝气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点,即在反应器R1 中采用恒 定的曝气流量,而在反应器R2 中,30min 曝气后,进行沉淀和排水,然后采用较大的曝气流量进行曝气。研究发现:(1)外部基质在前30min 被快速降解,其溶解性有机碳DOC 基本被消耗到最低水平;(2)在中途排水后的饥饿状态下增加曝气量的反应器R2 相对于曝气量一直不 变且中途未排水的R1 而言,颗粒变的大而疏松,即:在R2 中颗粒尺寸>0.9mm 占有93%,而颗粒密度均<1.016g/mL。(3)反应器R2 在饥饿 状态下增加曝气量可以使胞外多聚物(EPS)糖类被当作基质被消耗。
备注:王晓昌
合写作者:闫静
第一作者:王晓昌,李志华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卷号:卷:32
期号:期:5
页面范围:页:1-4
是否译文:否
发表时间: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