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吴萌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师拼音名称: wumeng
  • 所在单位: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学历: 博士研究生毕业
  • 性别: 女
  • 学位: 工学博士学位
  • 在职信息: 在职
  • 主要任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专职教师,交叉学院兼职教师
  • 其他任职: 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青委会会员,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委员,

其他联系方式
Other contact details

办公室电话:

邮箱: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频率域自适应分解数字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24-08-09
点击次数:
所属单位: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发表刊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字:
画像石;数字修复;离散余弦变换;轮廓波变换;
摘要:
画像石作为汉代石质建筑构件,其刻画的内容包含丰富的建筑题材,是古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画像石经历两千多年各种病害侵蚀,导致其画面信息残缺不全,继续恶化将会使画像石所传承的历史信息消失殆尽.因此急需利用现有残存信息进行画面内容复原,重建完整的汉代画像石图像.数字修复是种非接触无损信息补全技术,可从能量泛函与纹理合成两个角度对缺失信息进行数字填充.但是任意单一方案均难以满足汉代画像石修复既要结构信息过渡自然又要保证纹理细节的质感的需求.频率域自适应分解数字修复技术,将汉代画像石图像在频率域DCT分解为纯结构与纯纹理两部分,分别用CDD曲率扩散技术重建结构信息;用Criminis样本块合成技术重建纹理信息;并将二者IDCT重构以获得最终修复效果.数字修复过程中,用Contourlet轮廓波系数计算前景、背景、雕刻和病害四种不同对象的纹理能量参数珚E.针对不同珚E值范围,对DCT分解位置、CDD曲率点扩散方向以及Criminisi合成样本大小等技术指标进行自适应动态调整.该技术充分考虑了汉代画像石复杂的缺损机制,相比固定分解位置和单一的扩散方向及不变的样本尺寸,其修复过程更加灵活,仿真实验结果更加符合格式塔视觉心理学原则.其数字修复结果作为实体修复的效果图,可避免直接修复对汉代画像石造成的二次损害.
合写作者:
景亚鹂
第一作者:
王慧琴,吴萌
论文类型:
期刊论文
学科门类:
工学
卷号:
中文核心期刊:456-462,7
ISSN号:
1006-7930
是否译文:
发表时间:
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