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Profile
VIEW MORE
朱新荣,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 长期致力于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太阳能零碳建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为骨干教师主讲“建筑物理”“绿色建筑”和“建筑热物理学”等课程,负责国家级一流课程《建筑热工与节能》的建设工作; 聚焦于建筑热工基础理论与参数、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蓄热蓄能等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工作经验; 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7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在《Energy and Buildings》《清华大学学报》《科学通报》和《太阳能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参编行业标准和专业论著6部,获准专利9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华夏建设科技奖及陕西省科学...
朱新荣
Associate Professor
Paper Publications
采暖建筑外表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现场测试研究
Release time:2024-08-09 Hits:
Affiliation of Author(s):
建筑学院
Journal:
太阳能学报
Key Words:
换热系数; 对流; 辐射; 采暖建筑; 热流密度; 现场测试
Abstract:
建筑表面换热系数是建筑热工与节能及暖通空调领域的重要基础计算参数。为研究实际建筑表面热流与换热系数的波动趋势,为换热系数的取值和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合理的实测依据,采用一种新型超薄热流传感器,利用直接热平衡法,实测了西安采暖季期间的某办公建筑外墙,获取了外表面的辐射、对流及总热流,对流与辐射换热系数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测试期间外表面辐射与对流换热系数分别在2.19~11.32 W/(m ·K)和0.15~6.58 W/(m ·K)之间变化;总热流中辐射热流平均占比80%;城市中心低风速区域,对流换热系数值较小,其取值需重新考虑;对风速较低的自然风,给出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与风速和湍流度的关系式,发现对流换热系数与湍流度相关性更好;对于重质围护结构,换热系数取值带来的误差较小;而对于传热系数较大的轻质围护结构,取固定值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Co-author:
刘加平
First Author:
zhuxinrong
Indexed by:
Journal paper
Correspondence Author:
杨轩,杨雯
Volume:
42/8/258-264
Translation or Not:
no
Date of Publication:
2021-08-01

Pre One:夏季新疆葡萄晾房对生土民居热环境的作用分析

Next One:建筑外表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现场测试